首页 门户 资讯 详情
  • 评论
  • 收藏

昌邑百科网 2023-07-17 450 10

突发!东盟捅了美国一刀,没见血

刚刚结束的第42届东盟峰会上,东道主印尼做了件大快人心的事,它推动发表了区域支付互联互通和促进本币交易的集团宣言。

宣言说,各国认识到使用本币在加强金融弹性、深化区域金融一体化,以及加强区域价值链方面的潜在好处。

意思是,过去那种被单一货币捆绑的贸易方式亏大了,东盟老铁反对这门亲事。

宣言称,东盟各国将致力于利用新兴机遇促进区域支付互联互通,加强无缝和安全的跨境支付。各东盟成员国鼓励使用当地货币来进行地区内的跨国交易,并支持成立一个研究用当地货币进行交易的专门小组。

对于东盟各国来说,大声喊出来的感觉实在太爽了。要知道,搞本币结算,是捅山姆大叔的刀子后,再挖他家祖坟,惊险又刺激。以前这种事只敢私下嘀咕,毕竟美军在菲律宾的军事基地不是吃素的。

但现在不同了,全世界反美大旗高举,去美元化已成燎原之势,东盟趁机发出自己的声音,隐藏于大国博弈之中,貌似问题不大。

真是浑水摸鱼的精灵鬼。但效果嘛,没见血。

01去美元化的理由

全世界都知道,用美元作为国际货币有诸多问题。

一是,间接付给了美元铸币税,使其在世界商品流通环节中坐享其成。关于铸币税的问题,我在“一篇改变认知的文章:美联储的前世今生”一文中详细地介绍过。美国肆无忌惮地发美债,周期性地转嫁自己的危机,就是在利用美元国际货币的身份,收全世界的铸币税。

你只要用美元,就要承受美元滥发,货币贬值的后果。想想自己千辛万苦打螺丝,对方却躺赢“过路费”,气不气?

二是,间接被美国控制经济。流通环节需要承担美元波动带来的风险,而且由于其外汇储备的属性,使全世界随时沦为待宰的羔羊。

这就不是交税的问题,而是随时有可能被割韭菜。尤其是对小国来说,用美元做交易货币,以及外汇储备货币,就是把经济命脉拱手相让。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记忆犹新。面对华尔街金融寡头的收割,东南亚小国毫无还手之力。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更何况还曾被对方锯过一条腿?东盟各国心有戚戚焉。

三是,使用美元过程中,美国主导的Swift支付系统是对国家安全的重大威胁。如果说上点税、割点肉都还只是付出点代价,那乌克兰战争告诉世人,用美元做基础货币,你随时有可能被封号。

过去,西方宣扬所谓的民主、自由、平等,讲“私人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可一场乌克兰战争,把它们所有的贞节牌坊摔得粉碎。

吃饱了,都是绅士,吃不饱,就是强盗。

不和我一个阵营?把你踢出Swift支付系统,没收你所有的财产,哪怕你是五常又如何?哪怕你有核弹又如何?国家财产、私人财产,全部没收。

个人抢劫,你可以把他送上法庭,判他的罪,如果是整个国家抢劫,你只能自认倒霉。

平时无争执的时候,贸易自由,平等交易,一旦有了冲突,美元结算系统就成了康比核弹的武器,直接把你的国家整崩溃。

也就是俄罗斯这种资源型的国家,换一个对外依存度强一点的,分分钟缴械。大国尚且如此,小国更是不堪一击。事实证明,道德法制,在生存与利益面前,狗屁不是。

所以,去美元化,是各国被社会毒打多年后形成的共识。

但怎么去?像东盟一样全部搞本币结算可行吗?恐怕是一厢情愿。

02国际货币的特点

全世界都知道用美元做结算货币不靠谱,可为什么一直没有被替代?因为其他货币更不靠谱。

本币要成为国际货币必须有以下几个特性:

一是必须有硬通货和它锚定,这种硬通货可以是黄金,也可以是石油等战略资源。美元之所以能成为国际货币,是一开始它承诺和黄金锚定。任何时候拿美元都可以跟美国政府换相应黄金,这是美元成为国际货币的前提,也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核心。布雷顿森林体系是建立在二战后美国拥有全球四分之三黄金储备的基础上的。

众所周知,随着美联储发行的美元越来越多,注水明显,各国纷纷从美国运回黄金,美国被迫于1971年放弃布雷顿森林体系。

但美国政府很快又把美元和石油锚定,胁迫中东产油国承诺,用美元作为唯一结算货币,这才稳住了美元国际货币的地位。

二是必须能提供足够的商品。如果货币发行国不能提供上至飞机导弹,下至卷纸笔芯的工业产品,想成为国际货币也是痴心妄想。这实际上也是另一种形式的实物锚定。

货币本身不是商品,它之所以被市场接受,是因为人们相信,用它随时能换来相应数量的商品,只有和商品挂钩的货币才有存在的价值。

可一般小国的货币并不具备这个功能,东盟老铁能提供的更多是椰子存储,他们的货币和清明领纸钱差不多,能换来啥只有鬼知道。

三是汇率必须稳定,而且该国具有非常充足的外汇储备和手段来稳定汇率。如果用你家的货币,今天还能买只鸡,明天却只能换回一只蛋,谁敢用?

这方面,国家越小,诚信越低,连西亚大国土耳其的土耳其里拉都动不动贬值40%,试问还有几家货币值得信任?缅甸币?越南盾?泰铢?

所以,小国之间所谓的本币结算,更像串门时拿的手信,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

而要取代美元成为国际货币,除了上述几条,恐怕还要加上一条:货币发行国能顶得住美国航空母舰的威胁。

因为美国不可能放任它国染指铸币权。

这么一扒拉,你会发现,别说东盟小国的货币没有成为国际货币的可能,就算俄罗斯卢布、印度卢比,都不大可能大面积地取代美元。

真正有王者之气的,只有人民币,近乎完美契合上述条件。

所以最近你会发现,巴基斯坦开始改用人民币购买俄罗斯石油。印度可能也将用人民币购买俄罗斯石油,因俄罗斯拒绝使用印度卢比作为印度购买石油的支付货币。

目前,俄罗斯、伊朗、巴西、伊拉克,南非,阿根廷,孟加拉国等新兴国家和产油国,以及德国,法国,以色列等发达国家正在积累人民币储备,并开始使用人民币进行贸易。

而就在几天前,马来西亚当局也公开宣称,马来西亚没有理由继续依赖美元,应选择人民币进行交易。

中国,法国和阿联酋还用人民币完成了首笔液化天然气贸易。

看起来去美元化已经轰轰烈烈,人民币走出去已触手可及。

可是,人民币会很快替代美元成为国际货币吗?这...恐怕理想和现实有差距。

03人民币的软肋

人民币可以和战略资源锚定,也有充足的商品支撑,且汇率稳若狗,中国更是为数不多敢硬钢美国航母的国家,但我要泼盆冷水,人民币离国际化还有段距离。

一是市场缺人民币。本币要走向世界,必要的前提是在进口端把钱花出去。今天,中国出口多以美元结算,而且常年贸易顺差,挣了大把的美元,人民币压根流不出去,市场上缺少人民币,怎么国际化?

最近,中国和很多资源国,例如俄罗斯、巴西、伊朗、沙特等国搞人民币结算,目的就是想把人民币花出去,因为中国只对资源国有贸易逆差。

以巴西为例,2022年,巴西贸易顺差总额是618亿美元,其中中国占289.7亿美元,接近一半。

巴西去年是我国排名第二的贸易逆差国,比沙特和俄罗斯的逆差还要高。逆差,是货币输出的直接方式。

资源国每年从中国赚得大量人民币,等有了一定人民币储备后,如果有第三方国家也接受人民币结算,那么资源国在和第三方进行贸易的时候,就可以把这部分人民币拿来支付。如此,一个以中国制造为核心,人民币为媒介的贸易循环,就可以逐步建立起来。

而且,与资源国捆绑,相当给货币加了硬通货锚定,有利于增加货币诚信。

但这个过程还很漫长,因为中国金融业还不够发达,制造业还不够尖端。

二是金融业不够发达。货币结算系统并不只是满足贸易需要,也是借贷、融资的工具。解释一种现象,我们都知道,人民币在国际结算中,尤其是SWIFT中占比并不高,到目前为止不到4%。这与中国第一大贸易国身份是极不相符的,主要原因是中国金融衍生品极少。

全球30大银行总资本4.4万亿美元,衍生品风险敞口210万亿美元。其中我们的四大行资本金1万亿美元,但是基本不做衍生品。西方银行业衍生品风险敞口杠杆率超过50倍,这些衍生品买卖或结算都会记账在SWIFT系统里,占比自然高,而中国的银行不做衍生品,所以没什么存在感。

之所以如此操作,一方面是为了保护本土财富,放开金融管制,分分钟被人收割。另一方面也是自己的金融业太弱了,经不起折腾。

但金融业并非单纯钱生钱的游戏,它在世界贸易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是工业生产必不可少的要素。我们时常羡慕欧美国家的创新能力,羡慕到怀疑人生。多数时候会把这一切归结于教育方式、研发氛围,很少有人从金融角度解读。

可是,所谓持续不断地创新,其根本是人才和市场的共鸣。

人才和市场是相互成就的,技术转化快,商业化程度高,人才得到反馈及时,才会乐于奔赴,才会促进技术创新。

一个好的点子,一项好的技术,很快就能从金融市场融到资、拿到钱,干劲自然足。而这一切,就靠金融业的支撑。

过去几十年,中国的金融业有了长足发展,但和卷了几百年的欧美国家比起来,确实还有差距。金融业不发达,就很难吸引资本逐鹿,自然阻碍了货币走向国际。

三是制造业不够尖端。货币走向国际的途径是贸易,贸易的核心是商品,发展金融业最终目的也是为了保障商品的生产和流通。商品能否走出去取决于两点,一是价格是否便宜,二是货是否好。中国制造一直靠物美价廉赢得市场,但随着人民币国际化的推进,这一优势可能会丢失。

因为人民币国际化需要人民币升值配合。

前几天,国家公布的数据显示,一季度,我国贸易顺差1299亿美元,为历年一季度次高值。其中,货物贸易出口7392亿美元,进口6092亿美元。

对国家而言,贸易顺差和逆差过大都不是好事,顺差过大,国家的货币就很难走出去,自然倒逼人民币升值。可是,人民币升值又意味着制造业竞争力下降,对低端制造业而言无疑是灭顶之灾。

所以,要想让人民币走出去,制造业就必须升级,人民币国际化和制造业升级是双向奔赴的,只有打破价廉标签,生产高附加值,难以被替代的商品,人民币才能真正成为硬通货。

而且,只有这样,中国的老百姓才能真正享受到货币国际化的好处。

04尾声

最近网络上铺天盖地都在讲去美元化,好像美元瞬间就要崩溃了。

我当然希望美元霸权尽快坍塌,但理智告诉自己,这条灭霸之路,不会一蹴而就,注定充满艰辛。

当然,道阻且长,行则将至。今年3月,人民币在中国跨境交易中的使用首次超过美元,所占份额从2010年的接近零上升至今年3月底创纪录的48%。数据显示,同期,美元所占份额从83%降至47%。

这不会是终点。

我认可一种观点,美元霸权不瓦解,我们绝没有可能实现复兴,换句话说,美元霸权瓦解之日,便是中华民族复兴之时。

所以,拭目以待吧!

全文完,谢谢阅读。


日韩电影免费在线观看网站 https://lcsjlh.cn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分享

邀请

下一篇:暂无上一篇:暂无

最新评论(0)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昌邑百科网  

© 2015-2020 Powered by 昌邑百科网 X1.0

微信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