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 https://www.shsxjy.com/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阿荣 编辑|S 美国前总统威廉·杰斐逊·克林顿,在任期间政绩斐然,经济迅速发展,失业率达到二战之后最低,犯罪率持续下降,美国社会一片国泰民安。 克林顿也因此得到了美国民众的支持,哪怕出现了拉链门,他依旧获得了美国战后总统中,除罗斯福外的最高民众支持率。 2001年1月克林顿正式离开白宫。 这样一个退休的美国总统,自然会受到媒体的青睐。 2023年4月4日爱尔兰广播电视公司(RTÉ)《黄金时段》节目组采访了美国前总统克林顿。 在采访中,克林顿谈到,他对于在任时的作为,最后悔的是两件事,一件有关俄乌,一件有关中国。 这两件事到底是什么?为什么他会后悔? 乌克兰丢掉核武器 1991年,苏联这个红色巨物轰然倒塌,它的遗体上诞生了15个国家。 但是苏联的“遗产”有限,尤其是其国际地位只有一份,显然不可能让这15个国家均分。 最终,俄罗斯凭借其土地广袤,实力强大,对内得到了200万军队,80%黑海舰队的份额以及核武器的发射按钮,对外则继承了苏联的国际地位和海外财产。 而乌克兰则凭借其重要的地理位置,得到了大量军事遗产,其中包含76枚洲际弹道导弹,1240枚核弹头,总计约5000枚左右的战术核武器。 这意味着乌克兰的核武器数量甚至超过了中英法三国的核武器数量总和。 而且,乌克兰还有当时最为先进的“白天鹅”战略轰炸机,可以支持投放核弹头炸弹。 此外,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虽然分得的军队和武器都不多,但境内也有苏联时期布置的核武器存留。 美国对此十分紧张,因为苏联在时就是一个敌对核武器国家,好不容易苏联解体了,结果对手却由1个变4个。 并且核武器拥有的国家越多,威慑力就越小,所以综合考虑美国并不愿意看到前苏联国家都拥有核武器。 于是美国立刻行动起来,1991年12月,美国国务卿贝克访问了这4个继承了苏联核武器的国家,表达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期望:只能由俄罗斯一个国家继承到前苏联的核遗产。 而俄罗斯自然也不希望身边有几个有核国家在未来威胁到自己的安全,既然美国率先提起这茬,自然是欣然响应。 在美俄的共同施压之下,白俄罗斯、乌克兰和哈萨克斯坦都很快服软,答应放弃核武器。 但是乌克兰不久就反悔了。 因为乌克兰议员大多认为,只有保留核武器,才能真正保护乌克兰的安全,才能维护乌克兰的国际地位。 毕竟乌克兰人都知道,俄罗斯对他们的肥沃土地和他们分到的武器装备、军工企业等等万分垂涎,而且乌克兰也没有天然屏障,要是再失去了武器优势,处境将会十分危险。 但是发生在乌克兰的1986年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爆炸事故给乌克兰人民造成了巨大的痛苦,更多乌克兰人民都谈核色变,担忧保留核武器会造成安全问题。 而且维护前苏联留在乌克兰的军事设备需要一大笔钱,但是乌克兰的经济形势却不容乐观,这让乌克兰政府也不得不考虑放弃核武器以减轻经济压力。 国内对弃核一事态度冲突,对外表现就是乌克兰在弃核一事上态度几经反复,但总体来说,在乌克兰内部,保留少部分核武用于自保这个方案最受欢迎。 乌克兰在弃核问题上犹疑不决。 1993年克林顿正式成为美国新一任总统。他上台对外的第一件事就是着手解决前苏联国家拥核问题。 起初,克林顿在乌克兰前来请求经济援助时表示,只要乌克兰愿意放弃核武器,就愿意为乌克兰提供大额经济支持。 到了1993年中旬,见乌克兰仍然坚持保留部分核武器,克林顿政府觉得需要给乌克兰一点压力,暂停了与乌克兰的对话和经济合作。 然而,美国的施压政策激起了乌克兰人的逆反心理,乌克兰国内对核武器反而更加执着了。 美国见势头不对,连忙改变政策,表示克林顿政府会考虑乌克兰的安全诉求,保证在乌克兰拆除核武器后为乌克兰提供安全保障,并承诺给予乌克兰经济补偿。 1994年6月,因任期内国家经济状况没有好转,反而发生了新的经济危机,克拉夫丘克黯然下台,库奇马接任乌克兰总统。 前任就是因为经济问题下台,库奇马深知,如果自己不能搞好经济,结果同样好不到哪里去。 甚至因为他们的政敌是共产党,他很担心如果对方上台,自己这样的资本主义者会被清算。 美国方面也看出了他这样的心态,他们抓住库奇马的担忧,不断提高经济补偿的额度,将技术援助提高到3.5亿美元,同时拆除核武器的援助也提高到了3.5亿美元。 在这样的诱惑下,1994年11月,乌克兰议会通过了乌克兰加入《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决议。 为了保证乌克兰不再反悔,克林顿承诺,会额外向乌克兰提供2亿美元的援助。 就这样,同年12月,美国、俄罗斯和英国与乌克兰在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签署了《布达佩斯安全保障备忘录》,约定乌克兰放弃并销毁核武器,换取美国、英国与俄罗斯对其国家安全及独立的保证。 俄乌冲突 然而,事实证明,乌克兰弃核是完全错误的,夹在俄罗斯和北约之间的乌克兰成为了两者对弈的战场。 2014年3月,“亲俄总统”亚努科维奇被议会罢免总统职务,新任总统波罗申科在政治上主张“向西方靠拢”。 波罗申科刚一上台,就推动议会通过了放弃不结盟地位,朝着加入北约的目标迈进的决议。 于是在俄罗斯军队进入克里米亚,乌克兰克里米亚自治共和国并入俄罗斯联邦,乌克兰失去了约7%的领土。 乌克兰当然不愿意接受这样的结果,最终,在法、德的调停下,乌克兰和克里米亚签订了《明斯克议定书》。 但是双方都不满足于这样的成果,不仅在克里米亚地区发生冲突,而且在乌东地区也矛盾重重。 这个时候俄乌关系本就紧张了,偏偏美国还要来插一手,指使北约东扩,暗示会同意乌克兰加入北约。 2019年,乌克兰将加入欧盟和北约写入了宪法。 俄罗斯立刻与美国和北约进行多次沟通,要求北约停止东扩,可是美国和北约毫不让步,还在欧洲加强了军事部署,对乌克兰进行武器援助,导致俄乌在乌东四州和边界冲突激烈。 终于,在2022年2月24日,俄罗斯总统普京正式宣布在乌克兰顿巴斯地区发起特别军事行动。 对于俄罗斯的特别军事行动,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一边加紧动员国内,一边向北约请求援助。 然后北约一边为乌克兰输送军事武器,扩大战争态势,一边继续扩张,这导致俄乌冲突在持续一年后仍没有任何停止的可能。 2023年4月4日俄乌冲突发生一年多后,曾胁迫乌克兰弃核的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乌克兰本来是想销毁大部分核武器,保留一部分核武器用于自我保护,但是我说服了他们。” 他在节目中声称自己对此感到内疚后悔,并假惺惺地表示如果乌克兰拥有核武器,战争就不会发生。 但是其实只要回顾一下历史,我们就都知道,俄乌冲突的背后是以美国为首的北约与俄罗斯在战略空间上的冲突。 只要北约停止东扩,拒绝乌克兰加入北约,俄罗斯的军事行动将很快结束。 而且他如今的后悔,也不知多少是因为俄乌冲突,多少是因为俄乌冲突中美国的对俄制裁不仅没有打垮俄罗斯,反而引起了世界警惕,纷纷争取减轻与美元的绑定,影响到了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 中国加入WTO 克林顿在采访中除了表示对劝解乌克兰弃核的后悔外,也对同意中国加入世贸表示后悔。 世界贸易组织(WTO)是世界上最大也最重要的国际经济组织之一,其前身是1947年签署的关贸总协定。 关贸总协定的宗旨是通过削减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消除国际贸易中的差别待遇,促进国际贸易自由化,以充分利用世界资源,扩大商品的生产与流通。 加入其中显然对于国家经济有着极大的利好,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就一直在谋求恢复我国关贸总协定缔约国的地位。 中国经过了几年的准备,终于在1986年7月正式递交了“复关”申请。 然而美国不愿意,带领西方国家对于中国“复关”设定了重重障碍,不断阻挠。 美国这样做的原因,既有意识形态冲突的影响,又有对于中国这样一个拥有众多人口和悠久历史的大国一旦富强起来会冲击其霸权的警惕。 但是克林顿总统上台之后,事情出现了转机。 苏联解体后,美国失去了最大的对手,成为了世界上唯一一个霸权国家,但是长期的军备竞赛也令美国自己疲惫不堪。 1992年,克林顿凭借他振兴美国经济的承诺战胜了老布什,当选美国总统。 克林顿上任之后,自然要在经济上下功夫,兑现自己的竞选承诺,才能够继续获得民众的支持。 经济要复苏,就得有新的市场,世界其他地方都开发地差不多了,于是克林顿将目光投向了中国。 1993年,克林顿刚上台就表露出要和中国友好发展经济的意愿,7月4日,他就在东京七国首脑会议上表示要“重新研究对华政策”。 同年11月,他更是邀请江泽民去参加亚太经合的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并利用这个机会与江泽民会晤,会晤中双方还谈到了中国“复关”的一些问题。 中国也意识到,克林顿政府注重经济,可能是中国的机会,于是积极争取缓和中美关系。 1997年10月,江泽民主席访美,次年6月,克林顿回访中国。 在这次访问中,克林顿看到了中国的发展状况,认为中国是一个极好的市场,同时担忧即使阻拦了中国入世,很可能也无法真正阻碍中国发展,这才坚定了要让中国入世的决心。 回国后的克林顿开始了他对国会的游说。为了让国会同意他的看法,他提出了3个设想: 1、在经济上通过与中国合作参与中国的经济改革,占领中国的市场。 2、在安全问题上,通过与中国的对话,争取中国在全球和地区安全问题上的合作,实现对中国的提早防范。 3、在意识形态问题上,通过对中国的渗透,实现对中国的“西化”。 国会认可了他的意见。 1999年4月,中美签订《农业合作协议》,美国同意中国入世,但是很快,美国在其贸易官方网站上发表了一篇声明,其中包含许多中方未曾同意的项目。 中方深知,如果全盘答应美国的要求,在之后的贸易中必然会极大地受制于人,所以坚持原则,不能答应。 谈判代表朱镕基总理当即表示这份单方面发表的声明无效,并且率领代表团离开了美国。 不过克林顿政府这个时候也很着急,克林顿的第二个任期马上就要结束了,他希望在任内促成中国入世,来作为自己任上的辉煌战绩。 所以美国很快派出代表团来中国继续讨论相关问题。 这次谈判双方都比较有诚意,进展比较顺利,只最后在能源、保险、农业、知识产权、关税、银行、资源开采权七个方面仍无法达成共识。 朱镕基总理深知,美国总统一旦换届,对华策略可能会发生变化,中国想要入世不知要再等多久,于是主动提出,在能源、保险、农业3方面让步,换取美国在其他4方面接受中国方案。 双方终于达成共识,签署了双边协议。 之后的一年多时间,中国与世界贸易组织内其他尚未和中国签订协议的国家完成了谈判。 终于,在2001年11月10日,世贸组织第四届部长级会议通过了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决定。 中美贸易战 然而,美方发现,他们的如意算盘没有打响。 在经济上,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中国经济迅速发展,很快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并没有像美国预设的那样,被困在低端制造业领域。 中国利用外商投资促成了国内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推动了国内企业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并利用中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铸就了中国第一制造业大国的地位。 而在高端技术产业方面,中国也丝毫没有落后于人,尤其是在电力、高铁、通讯等方面甚至后来居上,可以反过来卡美国的脖子了。 更令美国感到不满的是,在中美贸易之中,中国一直处于顺差地位。 2017年特朗普上台后,奉行美国优先政策,连续出台了多项针对中国的增加关税、制裁企业的政策,并在中国方面前来交涉时,提出了许多无理要求。 中方一边积极谈判,一边坚决反制,美国始终没能达到目的,反而令国内民众不得不为政府政策背锅,家庭年均开支增加了近1300美元。 反而是中国方面,虽然在美国的打压下,虽然部分行业确实受到了一定的打击,但是整体局面依然欣欣向荣。 更加令美国感到愤怒和恐慌的是,即使在中美贸易战美国不断打压中国的情况想,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仍不断加快。 2017至2022年,跨境人民币支付增长了3.4倍,人民币成为在国际交易中所占份额上升最快的货币,这样发展下去甚至可能会影响美元霸权。 面对这样的局面,克林顿痛心疾首,只得承认自己低估了中国的发展潜力,导致了美国如今的被动局面。 克林顿的两项后悔,却完全没法让人共情。 因为无论他是当时的决定还是他如今的后悔,都是基于美国利益而做出的选择。 我相信,即使能够重来一次,他还是会继续推动乌克兰去核化以保证美国安全,也还是会同意中国入世以缓解美国当时的经济压力和争取政治资本。 当然,他也同样会在20年后,时过境迁,这些选择对美国不利的一面展现时,表示“深感后悔”。 ![]() |
![]() 鲜花 |
![]() 握手 |
![]() 雷人 |
![]() 路过 |
![]() 鸡蛋 |
分享
邀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