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听写 守株待兔 等待 宋国 耕地 耕田 触角 颈部 释放 注释 其中 词语释义 宋(sòng):周朝国名。 耕者(gēng zhě):指农夫。 走(zǒu):跑。 因(yīn):于是。 释(shì):放下。 耒(lěi):古代用来耕田的一种农具。 复(fù):又,再。 得(dé):得到。 身(shēn):自己。 为(wéi):被,表被动。 和睦相处(hé mù xiāng chǔ):相处得融洽友爱,不争吵。例:同学间要和睦相处,共同进步。 羞耻(xiū chǐ):不光彩,不体面。例:小萌做错了事,感到很羞耻。 流逝(liú shì):像流水一样消逝。例:时光流逝,转眼间孩子们都长大了。 覆灭(fù miè):全部被消灭。例:军的猛烈进攻下,敌人全军覆灭。 荒凉(huāng liáng):人烟少,的例:沙漠里一片荒凉。 覆盖(fù gài):遮盖。例:房顶上覆是课文全厚厚的积雪。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课内知识要点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稚子弄冰 村晚 [宋] 范成大 [宋] 杨万里 [宋] 雷 震 昼出耘田夜绩麻, 稚子金盆脱晓冰, 草满池塘水满陂, 村庄儿女各当家。 彩丝穿取当银钲。 山衔落日浸寒漪。 童孙未解供耕织, 敲成玉磬穿林响, 牧童归去横牛背。 也傍桑阴学种瓜。 忽作玻璃碎地声。 短笛无腔信口吹。 重点句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句意:宋国有个农民在田里翻土他的田地中有一截树桩。赏析:这两句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 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句意:一只跑得飞快的兔子撞在了树桩上,折断了脖子。死了。赏析:这句话交代了兔子意外死亡的原因。) 因释其来而守株,冀复得兔。(句意:于是那个农民便放下他的犁耙,守在树桩旁边,希望能再得到兔子。赏析:“释其耒”说明这个宋人放弃了劳动;“冀复得兔”说明这个人把一次偶然的事当成了会经常发生的事,心存侥幸想不劳而获。 近义词 奚落-讥笑 轻蔑-轻视 傲慢-骄傲 争辩-争论 懦弱-软弱 荒凉-荒芜 谦虚-虚心 恼怒-恼火 反义词 奚落-赞扬 恼怒-高兴 傲慢-谦逊 羞耻-荣耀 轻蔑-敬重 荒凉-热闹 懦弱一坚强 覆灭-生还 词语听写 骄傲 傲慢 住嘴 谦虚 王朝 懦弱 光洁 尘土 美观 古代 捧起 价值 惊讶 国王 相提并论 词语搭配 荒凉的(废墟) 厚厚的(尘土) 厚厚的(书本) 荒凉的(野外) 荒凉的(原野) 厚厚的(积雪) 荒凉的(沙漠) 厚厚的(落叶) 耘田:在田间除草。绩麻:把麻搓成线。解:理解,懂得。供:从事。傍:靠近。阴:树荫。稚子:幼小的孩子。金盆:一般指铜盆。钲:一种金属打击乐器。磬:一种打击乐器,形状像曲尺。玻璃:古代常指一种玉石。陂:池岸。漪:水中的波纹。腔:曲调。信口:随口。 《古诗三首》由三首七言绝句组成,内容都涉及古代乡村中的儿童生活。《四时田园杂兴》作者是宋代诗人范成大。古诗展现了农家夏忙时的劳动场面:初夏,农人白天到田里锄草,晚上回来搓麻线,农家男女都各自挑起家庭的重担。孩子们不会耕地也不会织布,却在茂盛的桑树下学着大人的样子种瓜。“未解、也、学”等词语表现出乡村儿童的天真可爱,流露出赞扬之意。 《稚子弄冰》的作者是宋代诗人杨万里。古诗写了幼童在严寒天气弄冰玩耍、自得其乐的场景:清晨,满脸稚气的小孩将夜间冻结在盆中的冰块取出,用彩丝穿过冰块、提在手中,就像一个银钲。轻轻敲打,清脆的响声穿林而过。忽然冰块落地,发出如玻璃破碎一般的声音。孩子取冰时的欣喜、穿丝时的小心、敲冰块时的得意一一呈现,表达出作者对孩子的喜爱之情。 《村晚》的作者是宋代诗人雷震。古诗展示了一幅饶有生活情趣的牧童骑牛晚归图:在四周长满青草的池塘里,池水高涨。太阳正要落山,红红的火球好像被远山衔在嘴里,倒映在清凉的水波中。放牛回家的孩子横坐在牛背上,拿着短笛随意地吹奏。古诗的后两句写牧童的活动,“横牛背”和“信口吹”生动地表现出牧童的调皮天真和悠闲自在。 ![]() |
![]() 鲜花 |
![]() 握手 |
![]() 雷人 |
![]() 路过 |
![]() 鸡蛋 |
分享
邀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