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86影院免费在线看最热电视剧 https://www.6114.xyz 这已经是我第5年没有熬夜看苹果的秋季发布会,但过去十年我已经累计用了6款iPhone、3款Macbook、2款iPad和2款iWatch。 可以说,我算是一般意义上的果粉。 去年我入了两个新设备,一个是13Pro,一个是iWatchSE蜂窝版。一年用下来,感觉还是不错的。 今年的14Pro,我还是会入手,只不过这次是给李小姐升级下设备,因为目测小小唐接下来有很多照片和视频需求。 瞄准这个核心需求,正好赶上iPhone有史以来最大的摄像头升级,从1200万干到了4800万,可以说正好完美命中。 看到这一定会有人说,安卓手机摄像头比这个厉害的有很多,为什么不考虑? 确实,单从硬件层面看,比iPhone厉害的安卓手机确实不少。 但是,智能手机是软硬件结合体,而操作系统软件会决定大部分直观体验。 这也是为什么同等配置下的智能手机,iOS的系统体验会比Android来得更好的原因。 没办法,这是底层架构决定的,即便房子装修得再漂亮,钢制结构和木质结构就是存在本质区别。 我平时是同时使用iOS和Android双系统的,加上之前做技术的时候也是同时开发这两个平台的产品,所以还算是有一些了解。 当然,这里并不是说Android系统的手机不好,而是单纯从技术和体验上做对比,技术无罪。 这次新发布的iPhone14Pro有一个叫「DynamicIsland」的交互设计,中文名叫「灵动岛」。 说实话,这个中文名起得确实有点low。 这个设计可以说是iOS系统近几年少有的创新之作,其特点就是和硬件上的缺点进行了完美融合。 不同于以往的「刘海屏」,这次的14Pro在设计上调整成了「药丸挖孔屏」,长这样。 这种设计是为了和屏下传感器和摄像头妥协,有人觉得无所谓,有人觉得很丑。 这次,苹果的设计师为了弥补这个妥协后的不足,在操作系统上玩起了创新,于是有了「DynamicIsland」的设计。 我第一眼看到这个设计时还是有点小惊喜的,觉得原来还可以这样。 通过软件去遮挡硬件的不足,将系统组件和硬件缺口融合在一起,通过动画将整个过程展现出来。 如果采用这个设计方案,那显然挖孔屏要比刘海屏更合适,因为没有了最上面边缘的黑条。 包括系统通知、面部解锁、电话等在内的系统级提示都可以通过这个交互组件展示,体验比之前好了很多。 或许有人会说了,就为了这个买单么? 当然不是。 我算是个比较理性的人,所以对于消费决策还是比较谨慎的,我知道钱花在什么地方能获得最大效益。 去年没选iPhone13而买了13Pro,就是冲着高刷屏去的。有很多人看了网上各种测评,说是如果不玩游戏就没必要上高刷屏。 好,即便不玩游戏,至少会刷朋友圈吧、会使用各种App的滑动列表吧,就这个体验,高刷屏就完爆非高刷屏。 真的,那种感觉就是体验过就回不去的。 所以,决策之前还得看自己的需求是什么,需求清楚了,在可承受范围内的决策就不难了。 这些年一直有不少声音在说苹果没有创新、炒剩饭、挤牙膏,这种对创新的期待是能够理解的,但我们还是得区分什么叫产品创新、什么叫产品颠覆。 乔布斯发明iPhone以后,苹果的产品颠覆就已经完成了,之后也不会再有,除非等到下一次颠覆性的技术变革。 从此之后,苹果产品矩阵能做的就只有产品创新。只不过,每个人所理解的创新是不一样的。 如果你回看过去这些年iPhone的变化,其实还是有不少创新的,这些创新带来的感受无法和颠覆相比,所以很多人会无感。 就像现在的汽车一样,产品颠覆发生在从马车到汽车的转变,而之后的很多年都是产品创新。 汽车的发展从纯机械到电子化再到智能化,每个阶段都有不少产品创新,同时也适应了用户的需求。 再比如微信,依旧有不少人说微信没有创新,但实际上他们期待的是颠覆。微信一直在创新改进,只不过容易被忽略。 同理,iPhone的变化也一直伴随着产品创新,以至于它一直引领行业标杆。 一定有人不喜欢iPhone,也一定会有人吐槽iPhone,但不妨碍他们用着iPhone当键盘侠。 我们在看待或评价一些改变的时候,其实可以更理性一点,看看你自己需要的到底是什么。 自己需要且合适的,才是最好的。 对人,对产品,都是如此。 颠覆很难,创新不易。 ·················唐韧出品················· 安可时刻 这次开放预定后我会第一时间下单,然后争取16号成为第一批拿到货的人。 到时候准备直接去AppleStore取货,也感受一波苹果式的韭菜欢迎仪式。 拿到后我想着要不就做个开箱测评吧,期待的可以点个赞。 今天,与75262位读者一起见证彼此成长 后台回复“w”,可加我个人微信 ![]() |
![]() 鲜花 |
![]() 握手 |
![]() 雷人 |
![]() 路过 |
![]() 鸡蛋 |
分享
邀请